認真閱讀了余秋雨先生山河之書的道士塔這篇文章,認真了解了一下敦煌那段令人惋惜的歷史,認真思索了一下王圓箓,斯坦因和蔣孝琬這些人物。一座道士塔,掩埋了一段恥辱的歷史,塵封了一段揪心的記憶。它立在瑟瑟朔風中,身后是那哭泣的文化。讀余秋雨的《道士塔》,就如同審視一個撕開的傷口,解剖著華夏文化最痛心不平的創傷,血洇似霞,令我不能久視。于是,這古老的東方國度痛苦地呻吟著:“敦煌文學,何時才能回歸?何時才能真正屬于中國?”
我剛開始對王圓箓這個人物,可以說也是“深惡痛絕”,感覺他就是一個歷史的罪人。但出于對這個人物的好奇,不覺更多通過網絡搜索了一些關于他的一些評價,改變了一些原有的看法。
事物都有其兩面性,換種思維和角度,靜下心來考慮,重新認識一下王圓箓。一、歷史選擇了王圓箓。發現是頭功,他是敦煌的首先發現者,他揭開了藏經洞的秘密,打開了轟動世界的文明之窗。二、王圓箓為保護文物也做過努力,曾經徒步50里,將兩本經卷交給當地的縣令,但沒有引起重視。三、敦煌文物被破壞的主因,是當時中國國內政局混亂和學術界反應遲鈍所致。四、敦煌文物外流,將敦煌文學引向了世界。五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,不能脫離時代環境,不能以簡單的好與壞來判定。對待我們自己的學員也是如此,不能因為這個學員成績差就將其一棍子打死,每個學員都會有優點,都有自己的閃光點,他也許成績不好,但職業素質能力強,也許這門課程不好,但另外一門課程好。只有關注到每個學員的優點,才能對其更好的教育,使其成為有用之才。
誰是敦煌的罪人?是那些不遠千里奔來的外國歷史學家嗎?因為他們偷走了華夏的寶藏。 誰是敦煌的罪人?是那個目光呆滯的王道士嗎?因為他出賣了祖國的利益。 誰是敦煌的罪人?是那批享受清閑之樂的官員嗎?因為他們玩忽職守,危害祖國。誰是敦煌的罪人?是那個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嗎?因為他們的軟弱無能,致使國破家亡。而如今,這些都已成為歷史,消逝在歷史的長河。誰是敦煌的罪人,已不再重要,就讓它隨著黃沙的飛舞,漸漸的被埋沒吧!歷史的淚滴早已化為心靈的血液,流淌在每個華夏兒女的軀體內。雨停,風靜,淚干,春風吹過,萬物復蘇,云間的彩霞露岀笑臉。因為,一個民族已經崛起,一條東方的巨龍正在騰飛!
看看我們今天的中國,無論是經濟,軍事,農業,科技各個方面飛速發展,以巨人的姿態立足于世界之林。這也許是當年敦煌文化震驚于世界后,對于世界的第二次震撼。
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,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,未作人工編輯處理,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,歡迎發送郵件至:1448228637@qq.com 進行舉報,并提供相關證據,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